@KTzone » 日常 - 新聞時事 » 早於武漢美國去年12月中現新冠確診


2020-12-22 18:38 起梨花月
早於武漢美國去年12月中現新冠確診

綜合《華爾街日報》、CNN報導: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表明,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武漢之前,新冠病毒可能就存在全球多地。美國疾控中心(CDC)11月30日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,早在去年12月中旬,美國西岸就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,比美國官方通報首宗本土確診病例(2020年1月19日)早了約一個月的時間,甚至比中國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的日期(2019年12月30日)早了好幾週。

醫學期刊《臨床傳染病雜誌》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美國CDC的科學家發現,在紅十字會去年12月13日至今年1月17日從九個州收集的7389份捐血者的血液樣本中,高達106個樣本有新冠病毒(SARS-CoV-2)抗體。

新冠病歿案例誤當流感

研究人員發現,在含有新冠病毒抗體的血液樣本中,39份來自去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的加州、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。這表明,在去年12月中旬美國西海岸就出現了個別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。

此外,在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17日之間,來自馬薩諸塞州、密歇根州、威斯康星州等地的67份樣本中,研究人員也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。這意味著,到今年年初,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分佈的範圍更廣,但仍然是個別案例。

報告寫道:“美國可能在2019年12月就已經出現新冠病毒感染,這要早於我們先前的認知。”美國華盛頓州在今年1月19日報告了全美首宗本土確診個案,但後來的研究發現,加州、新澤西州等多地在這個時間之前都出現了疑似染疫患者。早在3月11日,美國CDC主任雷德菲爾德在國會聽證會上承認,美國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誤認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況。

檢測血樣成溯源關鍵

而CDC公佈的這份報告不僅證明,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傳播的開始時間、速度與範圍都比先前各界所認知更早、更快、更廣,也凸顯出定期檢測血液樣本、尋求新冠肺炎傳播證據的重要價值。

除美國外,法國、英國、意大利等多國在去年就出現了新冠病毒傳播的跡象,遠早於他們報告出現首宗病例的時間。在法國,醫生通過重新檢測以往樣本發現,該國去年12月底就出現了新冠病例。這比法國官方宣布的首批確診病例要早近1個月時間。世衛組織11月23日表示,新冠“零號病人”可能不止一例。

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1月30日表示,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,現在國際上不斷有關於疫情暴發時間、地點的報導,表明病毒是在全球範圍內多點、多地暴發,應堅持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。希望各國都能像中方一樣,採取同世衛組織合作的積極態度。

將疫情當攻擊中國武器

有評論就指出,新冠病毒大流行,於世界來說,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災難。而對於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客來說,卻成了用來攻擊中國的武器。美國總統特朗普從一開始就刻意隱瞞、忽視疫情嚴重性,為拉抬選情,極盡所能推卸抗疫不力的責任,用“中國病毒”和“武漢病毒”等說法污名化中國。

截至12月1日,全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354萬,逾26.8萬人病亡。隨著總統特朗普在大選中敗北,他8月初任命的白宮疫情特別顧問,因支持“群體免疫”而引發巨大爭議的阿特拉斯11月30日宣布辭職。阿特拉斯信奉“群體免疫”,反對戴口罩、封城等防疫措施,主張開放學校,甚至宣稱新冠病毒“對兒童沒有影響”,觀點與科學界的主流共識背道而馳。

另一方面,美國醫護人員經常在裝備不足的情況下超負荷工作。在得州的休斯頓聯合紀念醫療中心,醫生瓦隆已經連續工作250天,而感恩節期間,有被迫與家人分隔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孤獨落淚。瓦隆將他擁入懷中安慰,這一畫面令人心酸。

世衛再籲勿政治化病毒溯源

綜合法新社、路透社報導: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月30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,世衛將用一切辦法調查新冠病毒的源頭,以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蔓延全球的疫情。他同時呼籲各國不要將疫情問題政治化。

譚德塞表示,世衛組織的立場非常清晰,將竭盡所能,對新冠病毒的源頭尋根究底。“我們要知道源頭在哪裡,這有助於我們避免未來再出現類似的傳染病。”他強調,相關調查屬於科學問題,呼籲那些認為把調查工作交由中國主導的批評人士,切勿將病毒溯源議題政治化,為調查製造障礙,所有人都應該在相關問題上展開合作。

世衛上周宣布,世衛專家組將赴中國武漢,就新冠病毒動物溯源展開調查。中方始終與世衛保持溝通與合作,在自身開展溯源工作的基礎上,率先邀請世衛專家來華開展溯源合作。

譚德塞11月30日駁斥了外界對有關世衛專家組不夠透明的指控。他強調,專家名單已經公佈,團隊成員分別來自英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國,“我們沒有什麼好隱瞞的,希望得知新冠病毒的起源。我不希望外界對這個目標有任何誤解。”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